风水是讲人与天地自然如何和谐安居的学问。风水学,本为相地之术,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,叫地相,古代称勘舆术,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、村落选址、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。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。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,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,完整地结合在一起,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,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,寿夭穷通。因此堪舆(风水)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。
中国易经风水大师东方木先生说:不懂易理,不可言风水。易理与风水本相通,如风就是易经的巽卦,水就是易经的坎卦,风水的由来可说是由易经而来。风水的理论依据来源于《易经》的思维模式,易经分为象、数、理、占四义,风水文化理集四义而侧重于象。易经中有一卦叫地天泰,坤地之卦气在上,乾天之卦气在下,阴阳交合谓之大吉,泰卦是吉祥的象征,所以我们常说三阳开泰,否极泰来。风水文化的主旨便是找出自然环境中各种促进吉祥的规律。
易经的起源
古者包羲氏王之天下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,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。包羲氏,就是伏羲。
伏羲画八卦,此时只有八个卦象,每卦三爻,总计二十四爻:乾、兑、离、震、巽、坎、艮、坤。并确立了四面八方:南为乾,北为坤,东为离,西为坎。
伏羲所画八卦称为天书。秦始皇焚书坑儒而不焚此书,张良用此书陪葬,可见其神奇和源头之地位。
易经的发展
若干年后,周文王将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,每卦用两卦八经卦组成,成为六个爻符,并附文字注解。《易经》问世,也称《周易》。
易学原理与建筑风水
有易学研究者研究发现,古都北京是按照中国古代最高传统文化──《周易》原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,是按“天人合一”的宇宙观念建造的,古都北京的每一处古老的建筑,都蕴含着《周易》古哲的不朽光辉。
《周易》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“众经之首,大道之源”。郭末若说过:”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八卦的卦爻,最早的书籍是易经。”易经是万卷之首,大道之源,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,只有沿着《周易》这条脉络去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,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。
易经风水大师东方木先生说风水学原则是审慎周密地考察、了解自然环境,利用和改造自然,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,赢得******的天时地利人和,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至高境界。
原则是整体系统、因地制宜、依山傍水、观形察势、地质检验、水质分析、坐北朝南、适中居中、顺乘生气和改造风水。